Page 14 - 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2021年文集 子田足印
P. 14

蕭銘鋒老師專訪




        從放棄六年的長工到成為數學老師

            蕭銘鋒老師,入職老師前是在公證行
        擔任玩具測試員,負責測試玩具的安全

        性。問到為什麼會決定辭職而去當老師
        呢?蕭老師這樣回答的:「覺得自己在工
        作中已學滿師,工作前景亦不太適合自
        己,晉升亦較困難。」蕭老師透露上一份
        工作的年資已經超過了六年,亦是自畢業

        以來的第一份工作,當時的工作崗位就好
        比學校的副科主任,有資格訓練實習生。
        正正就是在這期間,蕭老師發現教學其實

        是一件有趣的事,同為教師的朋友亦覺得
        蕭老師有當教師的天分,鼓勵蕭老師可以
        一試。                                             過去與未來
                                                            從現今的狀況談到蕭老師小時候的理想職
        新職業的轉變
                                                        業,蕭老師說在中學階段只知道自己比較喜歡
            在邱子田擔任老師,自然是一個新鮮
                                                        學習數學。雖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始終數學
        的轉變,對學校亦有嶄新的感覺。「邱
                                                        成績較好,讀起來也更有動力。當時對將來的
        子田的學生比較開朗活潑,自由奔放,老
                                                        職業並沒有概念,即使已畢業,亦不知道自己
        師的話,雖然並非全部老師都認識,但我
                                                        未來路向是什麼,更曾一度感到很迷惘。迷惘
        感覺到師生上下的關係都很緊密。」蕭
                                                        是因為不明白讀書和工作究竟有什麼關係。就
        老師對學生的整體印象及評價正面,從
                                                        像現在總有學生問老師:「我現在讀這些書到
        教學過程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得
                                                        底有什麼用啊?」蕭老師自己求學時期也經常
        到成就感的同時,亦有不同的挑戰接踵
                                                        想著這樣的問題。正正是曾經經歷過這種想法
        而來,課堂管理便是其中的之一。當學生
                                                        和感受,令蕭老師錯過探索個人長處、興趣的
        「在課堂上不專心,錯過上課內容,但事後
                                                        機會,因此鼓勵學生用功讀書外,也可把握機
        又來問」的時候,蕭老師頓覺無奈,但總沒
                                                        會見識書本外的世界。對於未來的人生路向,
        好氣的重新教授,本著與學生「愉快學習」
                                                        蕭老師揚言自己並沒有對自己的決定感到一絲
        的精神。
                                                        後悔,希望自己能夠留在邱子田擔任老師,為
                                                        的自然就是培育出更好的學生,而自己亦能從
                                                        中學習,教學相長。


                                                       訪問及撰稿:(2020-2021) 4A 羅珮均、麥芷晴





                                                      12                                                                                                         13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