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創作集
P. 103

談談如何消除偏見                               成長

 5D 顧茹心                                                          5D  蘇子姍

 兩個人走在一起,偏見就可能存在,更別說是一整個社會,幾千百萬個人,一  我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成長是人生必經階段」這句話,但當中的意思並不是所有
 天也至少經歷幾千百萬件事倩⋯⋯偏見,很多時候在於對人或事的表面上的誤解、個  人都懂得。那甚麼是「成長」?
 人對人或事本已佩戴的「有色眼鏡」、甚至是社會各界或媒體對某些人或事所預訂的  在一次閒聊中,我問母親:「在您小時候,外公管得很嚴嗎?」「完全沒有,
 「特徵」—我看似把偏見說得太抽象化,讓我用以下幾個事例解釋。要怎樣消除偏  你外公他只管種地的,我們五兄弟姐妹還得幫忙幹活,哪像現在的人啊!」母親挑着
 見?方法很簡單⋯⋯  手裏的菜,不經意地回答。「那學習呢?」我接着追問,母親無奈地答:「哪有錢唸
 首先,要消除偏見,你便不能凡事只看表面。不知道你們是怎樣分辨富有和貧窮  書啊,我連小學都沒唸完呢!」母親接着說:「在我小時候,你的外公和外婆就是用
 的人呢?若果街上有兩種人,一個人打扮整潔並站在一輛名牌跑車的旁邊,而另一個  圈養的方式養孩子的,啥都不管,時間到了就回家吃飯。不吃也不管了,愛幹嗎就幹
 則是頭髮凌亂,騎着自行車的人。在這兩個人之間,誰更富有?相信答案不用多想,  嗎。」我手裏剝着豆子,陷入沉思。母親是老四,家裏就五個孩子。在那年代,連生
 因為就連我自己也會選擇前者— 站在名牌跑車附近的人,「偏見」往往就是這麼簡  計也成問題,哪還管孩子啊!我想起母親曾告訴我,許多道理也是她自己在社會工作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單地形成。  後領悟的。所以,她是在社會經歷磨練下成長的。在母親的認知裏,「成長」是需要                        青苗創作集
 要消除偏見,我們就應更深入理解所有人和事。若果你在街上遇見以上兩個人,  經歷挫折與失敗後才可貴。
 而不立即下判斷,你可能會發現原來那名牌跑車並不屬於那個站在車輛旁的人,而他  或許這種在經歷挫敗後才能悟出道理的成長,並不適用於現今的時代。
 只是剛好站在車旁罷了。而那個騎自行車的人,原來他只是在趕上班的路上,他的家  我曾於一間藝術中心當助教,那些在中心的孩子小至五歲,最年長的也快十六
 與公司很近,所以才沒有使用私家車,可能他家有幾輛跑車呢!這些事實我們很難在  歲。在這實習期間,遇見很多「奇特」的家長。有一次,我正在整理誦材。家長甲
 表面上看清,我們不能從表面上知道一個人是否富有;在其他方面也一樣,我們根本  說:「陳太太,你家小孩都學甚麼才藝啊?」「大概三種吧!鋼琴、舞蹈、朗誦,還
 不能從表面弄清一個人或一件事。所以,要消除偏見,我們必需深入理解事情。  有英文和奧數研習班。」陳太太略顯驕傲地說。聽到這兒,我不禁替她的小孩感到吃
 第二,要消除偏見,我們必需卸下自己對那件事或那個人所佩戴的「有色眼  力。那位太太的女兒只有六歲,在這該嬉戲玩樂的年紀,卻要學習不同的才藝。我時
 鏡」。正如你有一個身型較肥胖的朋友,他決心減肥,而你在他還未開始時已經認定  常在想,為小孩安排所有,像是「填鴨」式的教育,真的有助孩子成長嗎?難道不是
 他會失敗,他會一輩子減不了肥。那麼即使他最後成功減肥,站在你的面前,你仍會  徒增壓力?而且,現時不少家長十分寵愛他們的子女,「貼身式」的照顧,像是在溫
 認定他「肥」。當然,你怎麼想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不能左右你的看法,但這時,偏  室培育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
 見已經存在了。     在我小時候,父親常駐外地工作,而母親便在老家種地,照顧我和哥哥。母親對
 所謂「有色眼鏡」,是你自己本來對某件事或某個人有了看法,而並非客觀的。  我們沒有太多的管教,也許是和她的經歷有關。我和哥哥由十歲起便已經學會獨立,
 「問題」可能不在於該人或事的本身,而在於你。卸下「有色眼鏡」,我們不應只用  懂得自理。即使移民到香港,母親並沒有因陌生的環境而多給予照顧,反而投身於工
 自己的標準去看待所有人或事,而應多以客觀角度去分析事物,這個社會上的「偏  作中,賺錢養家。正因如此,我們獨自面對所有事情,遇到挫折時會自我鼓勵。母親
 見」必定會少很多!  曾說:「我的孩子不需要任何的安排,路是人走出來的,未來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
 還有,要消除偏見,即等於要消除社會各界或媒體對某些人事物所預訂的「特  中,而成長更是要自己去探索,去體會;沒有摔倒過,又怎樣站起來?」正是母親這
 徵」。例如,現時社會歧視同性戀者,很多人認為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不能相  樣的觀念,使我不斷從錯誤中成長,變得自立、堅強。
 愛,甚至認為他們並不「正常」。正因太多人都是這麼認為,自然地,你也會這麼認  「成長」是打磨鑽石的工序,只有經過打磨的鑽石才能大放異彩。反觀那些把
 為了。偏見再次存在,到你走在街上,就刻意避開同性戀者,生怕他們會像「病」一  孩子捧在手心上寵着的家長,那不是愛,而是害苦了他們。就如那句話:孩子不是等
 樣把你傳染。   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放手讓孩子走出屬於他們的路,這才是
 其實若果社會各界和媒體從未提及過同性相戀這個概念,現在的你便不會認為他  「成長」。
 們「不正常」,甚至未曾注意他們。可見,要消除偏見,相等於要消除社會和媒體的
 「獨特指標」。
 偏見的存在很普遍,要完全消除偏見並不是容易的事,更應說是不可能的事。但
 儘管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盡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好好看待每一個人和事。請記得,少
 一個偏見,就能多一份公平。

 100                                     101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