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大舜基金(十周年紀念特刊)
P. 145
除「在岸貿易」外,香港其實每年都進行大量的「離岸 表二
貿易」(offshore trade),比轉口貿易更大,離岸貨品
貿易涵蓋在香港經營業務的機構所提供的「轉手商貿活
動」(Merchanting) 及「與離岸交易有關的商品服務」
(Merchandising services for offshore transactions),
前者是指在香港經營業務的機構從境外賣家購入貨品
後,直接賣給香港以外的買家,有關貨品並沒有進出香
港。後者是指在香港機構按香港以外買家/賣家要求安
排購買/銷售貨品,並提供一系列的相關服務,有關貨
品並沒有進出香港。二〇一八年香港的離岸貿易達到6千
1百9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的轉口貿易的117.4%。由此
可見,香港企業在國際貿易上一直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
促成者 (Facilitator)的角色。(註:來源—統計處)
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資料來源:大灣區內地九市消費調查(5):香港消費市場的
作為高質、高量及高效的國際貿易中心,香港可以充分 優勢,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2020年05月26日)https://
發揮自身的優勢,包括自由貿易港,簡單及完善的監管 research.hktdc.com/tc/article/NDM2NDMxMzM4
制度、低稅、強大的國際聯繫,以至高效的物流及供應
一點建議
鍊服務,去促成採購全球的優質產品滿足內需。
基於與香港的文化、語言、背景、口味、地理位置相
近,大灣區不失為港商進軍內地的首選橋頭堡。透過大
大灣區作為橋頭堡 灣區,港商可進佔龐大的廣東市場,從廣東還可以幅射
在二〇一九年,中國的消費品零售額已達6萬2千億美 全國市場。
元,比美國市場相差不到4%。可望不久將來可超越美國
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來源:南華早報30/11/2020) 除了實體銷售外,也可透過電子商務進入國內市場。但
由於電子商務門檻低,競爭大,港商要多創新及提供更
貼身的「量身訂造」及附加值(Value-added)服務。
二〇一八年,廣東經濟在各方面領先全國,GDP佔全國
10.9%,及消費品零售佔全國10.4%。而大灣區九市為
服務業可多留意文旅及餐飲行業的機遇。香港的設計、
全省最富裕區域,人口達七千二百萬,GDP達1萬7千億 品牌打造、市場推廣行業亦可為內地品牌出謀獻策,
美元及人均達2萬3千美元。 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及作為超級聯繫人 (Super
connector)的定位,幫助內企建立地區以至國際級品牌。
香港貿易發展局二〇二〇年的研究顯示80%大灣區受訪
者相信未來三年他們的收入及支出將增加。他們亦願意 在支援方面,特首在二〇二一年施政報告內在「專業服
務協進支持計劃」下預留5千 萬元,資助專業團體加強
多付29%溢價去購買「量身訂造」(Tailor-made)產品。
在大灣區的宣傳推廣。而香港貿易發展局會聯同廣東省
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提供政策咨
香港在大灣區的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優勢 詢、培訓及對接服務,以協助港商拓展內銷市場和進軍
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二〇二〇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 內地大型電商平台等。
大灣區消費者認同香港是區內最國際化城市 ( 見表
二)。受訪人士認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多元的品牌,多 結語
元產品,保真保證及緊貼潮流。在購買服務方面,大灣 最後,筆者認為大灣區是一個極佳的「內銷」市場,讓
區消費者喜愛香港名店美食,出席音樂會,藝術展覽及 香港企業建立自己品牌。環顧全球名牌大多先從本國市
場建立品牌,再推向全球。香港由於內銷市場小,難
使用美容服務等。他們一致認為香港的國際都會定位讓
以在本土建立可擴充至全球的品牌。如今可利用國家的
他們可以接觸最新最潮的產品及服務。
雙循環政策,切實把大灣區以至全國當作為香港的「內
銷」市場,創建屬於自己的品牌。這非常值得有興趣的
港商深入探討的議題,千萬不要錯過良機!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