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大舜基金(十周年紀念特刊)
P. 148
讓香港工程業界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欣聞大舜基金慶祝成立10周年,本人謹此衷心祝賀!
大舜基金多年來推動香港社會各界參與國家「一帶一
路」建設,近年更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多個計劃項目,
為企業及專業人士拓展商機,也鼓勵年青一代在這個龐
大市場盡展其才,實在高瞻遠矚!為國家和香港的長遠
發展,建樹良多!
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經濟逆全球化的趨勢,加上新冠
肺炎疫情肆虐,令致全球經濟下滑。在這大環境下,中
央政府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發展方向,以內
張群達先生 需為主導推進「內循環」, 同時繼續擴大開放,通過外
資連接國際市場來推進「外循環」。這不僅有助中國將
領先的科學技術推向國際市場,讓更多國家標準升級為
張群達先生在1983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土木
工程系。他於十五年前創立萬利仕(亞洲)顧問有限公 國際標準。
司。在他的領導下,公司採用創新的想法和理念,以克
服各項工程的特殊和具體的場地限制。該公司現已發展 去年國家商務部推出《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
至約300名員工的規模,為香港領先的工程顧問公司之 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管理暫行辦法》,
一。其專長是基礎設施發展,而標誌性工程項目包括大 容許香港特區政府建築和土木工程名冊内的顧問公司,
澳河堤解決了大澳的主要水患;屯門公路隔音屏障並在 以及相關的註冊專業人士,取得內地對應的資歷,在大
市中心段附設綠化頂部的外殼;竹篙灣隔離營能利用組 灣區內直接提供服務,這正好讓香港的建築和工程業界
裝合成建築法令設施在2個月內完成。張群達先生一直積 可以大展拳腳,參與國家「雙循環」的發展,也為香港
極參與專業團體,他現在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土木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提供難得的機遇。
工程師學會、英國結構工程師會等的資深會員。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香港建築和工程的建
Mr. CHEUNG Kwan Tar Mark 設,素來有國際和國家資金的參與。本地業界,包括顧
問公司和承建商,多年來與國際和內地的同業競爭與合
Mr. CHEUNG Kwan Tar Mark was graduated from 作,在工程項目管理和建築技術方面,一直採長補短,
Queen Mary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 早已與國際接軌。以本人的公司為例,曾經夥拍外國專
civil engineering in 1983. He founded Mannings 家和内地工程公司,競投香港政府的大型基建工程,
(Asia) Consultants Ltd. fifteen years ago. Under 冀能把外國經驗「引進來」,也能讓國家企業「走出
his leadership, the company aims at adopting 去」。因此,本人期望香港業界一方面能有機會參與粵
innovative ideas and concepts to overcome special
and specific site constraints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 港澳大灣區的工程建設,為「內循環」作出貢獻;另一
The company has grown to a size of about 300 方面也能發揮引資擴鏈的作用,幫助國家連接國際市場
staff members, and is being recognized as one of 來打通「外循環」。
the leading engineering consultant firms in Hong
Kong. Its expertise is 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趁這機會,我們再祝賀大舜基金發展更上層樓,也祝願
with signature projects including Tai O Riverwall 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能早日實現!
effectively overcoming the major flooding issues at
Tai O; Tuen Mun Road Noise Barriers with green
roofing noise enclosures at Tuen Mun Town Centre;
and construction of quarantined camp at Penny’s
Bay with MiC installation completed in 2 months.
Mark has been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He is now a fellow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the UK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and the UK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