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36
感恩與迴響
簡單而言,傅科擺的裝置就是懸掛一顆鐵球作單擺運動。鐵球一直維持相同方向擺
動,但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隨著時間,鐵球留下的軌跡就會呈現出不同方向。因為地球
大約每24小時會逆時針自轉1圈(360°),所以站在地球北極點上隨著地球自轉移動的我們,
就會覺得傅科擺每小時順時針旋轉15度。相對的,若將傅科擺放置在南極點上,我們就會
看到傅科擺每小時逆時針旋轉15度。另一個簡單的情況是將傅科擺放置在赤道上。若最
初讓傅科擺擺動的方向平行地軸,會發現儘管地球不斷的自轉,傅科擺的運動方向仍平行
地軸,兩者並沒有因地球自轉而產生相對運動,故投影的刻痕始終在同一直線上。如果要
證明地球自轉,應該讓該擺球在靜止下自己跟著地球自轉而擺動,並不需要經人手使它擺
動,任何接觸該鉛球的媒介都有可能影響它擺動的方向與慣性,也有人認為地球板塊移動
帶來的微弱震波也可能會影響其擺動。這個實驗也曾經在南極進行過。 7
今天,世界各地有為數不少的傅科擺,許多都在大學、科學中心和天文館。如倫敦大
學的傅科擺。當圍觀的人群觀察銅球在有序地、永恆地的擺動時,最後也只能在靜默中離
去。這是一個屬於物理學上的浪漫,哲學上的反思。當我們思
考如何證明自己存在時,是「我思,故我在」還是「我在,故
我思」呢?當我們感覺「地球在動」還是「我在動」的迷思
時,這彷彿是在問「風動還是幡動」的佛學問題。流逝的歲月
辜負了傅科擺的存在,而它的存在是證明地球自轉的。旋轉樓
梯底下鏤刻的隸書「兼陳萬物而中懸垂」,這樣的鋪陳竟完美
地糅合歷史的偶然性、「意外」而有默契地結合了物理學上的
浪漫及傳統儒釋道的人生觀,是展示一種科學與文化之創舉,
是理性與感性之較量。 圖4:這是放置在法國萬神殿內的傅科擺
(圖:Wikimedia Commons)
時值我們編纂特刊查閱資料,無意中
發現了這個被遺忘的天文儀器,一併追溯
其源流,讓歷史記下它存在的年輪以及其
在持續無間的運行中,敏銳地體驗一種永
恆感覺的擺動。在此借佛家語的說法,這
圖5:般官校內現存有八十年歷史的傅科擺 個發現與記錄本身就是功德無量。
1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黃一玄《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tag=%E5%82%85%E7%A7%91%E6%93%BA 【瀏覽日期:2021年1月22日】
2 《般含道羅師回憶》,羅富國校友會通訊組編:《富國校友通訊》,9期(2007年6月);Northcote Training College.
"Northcote Training College: Silver Jubilee (1939-1964)" ,p.20-23.
3 《般含道羅師回憶》,羅富國校友會通訊組編:《富國校友通訊》,9期(2007年6月)。
4 《香港太空館 星夢留痕 永遠懷念廖慶齊先生》,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zh_TW/web/spm/
exhibition/specialexhibition/the-lasting-dream-of-stars-in-loving-memory-of-mr-joseph-liu.html 【瀏覽日期:2021年1月28日】
5 2021年1月24日電話訪問了在般官校務處工作約十五年(2000-2015年)的麥建生先生,他指出與羅富國教育學院淵源甚
深。自1984年始在羅師沙宣道校舍工作,到2000年般官創校來到般咸道校舍也是羅師的原校舍。
6 Northcote Training College. "Northcote Training College: Silver Jubilee (1939-1964)" ,p.28.
7 同注1。
34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