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34

感恩與迴響


           ✽回顧與前瞻



                傅科擺之初探:一個被遺忘的天文儀器



                                                                         郭陳躬芳女士《百般未央》主編



          按:此文原載於6月出版的《百般未央:二十周年校慶暨孫中山銅像復修特刊》,引起各界

          關注此天文儀器之源由。現略為修訂,納入本刊以茲校友參考。

              「這現象靜默的展現,既無形也永不停止。人們可以感覺到,可以看到它穩定的生
          成,它不受人為力量而加快或是減緩。看到這件事實的任何人都會駐足沉思、沉默片

          刻。而之後伴他離去的,則是那個對我們在太空中持續不間斷的運行有更敏銳體驗的永
          恆感覺。」    傅科(譯自Amir D. Aczel, Pendulum: Léon Foucault and the Triumph of
                      1
          Science, p xi, Atria Books (2004))
             在 1964 年的羅富國教育學院銀禧紀念時 , 第一任羅富國羅威爾院長 (T .R.

          Rowell,1939-1941)回憶起建校之初,他曾協助政府建築師葛尼爾先生(William Arthur
          Cornell,1888-)繪製新校圖則。同時憶起學院建成之初及值得驕傲的事:「旋轉樓梯頂吊下

          的Foucault's pendulum(傅科擺,也譯為佛科擺)吸引所有人注意」;當時的地理學系戴維

          時(Pro. S.G. Davis)教授也指出:「直至香港大學主樓裝上第二號,羅富國的吊擺是遠東最
                                                                                  2
          長的。吊擺證明地球自轉。我們曾錄得45分鐘內擺動兩度半」。 從這兩段短短的文字中,
          證明了現般官學校自旋轉樓梯頂吊下的是傅科擺   自1940年建校以來的一種天文儀器原

          設計,也就是說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了,而且在當時曾引起轟動的天文儀器,也是遠東

          地區吊擺最長的設備。而這個紀錄也是羅富國校友會小學校長馮源先生(任期1984-1991)
          節錄自1964年銀禧校慶特刊的羅威爾院長回憶部分,原特刊現存於教育大學圖書館特藏部
          也是由馮源先生捐贈的。

















                  圖1:節錄自T.R. Rowell, ‘The Establishment of Northcote Training College’ , in Silver Jubilee, 1939-1964
             關於上述發現,筆者也曾於2021年1月26日致電馮源校長求證此事。他今年屆九十歲,

          乃羅富國師範學院第八屆校友,畢業於1952年。馮源校長確認了羅威爾院長在銀禧校慶回
          憶錄中關於羅師校舍中傅科擺垂吊著的設計,但他認為當時的原設計應為尖陀或角尖,只

          有尖陀才能量度擺動的距離。至於戴維斯教授曾錄得兩度半的擺動的說法,他指出了這點
          只能說明了地軸傾斜。當筆者追問從尖陀到現懸掛的銅球設計,知否何時更改。馮校長指

          出十一屆校友廖慶齊知此事。


      32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