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香港學生輔助會
P. 33
向寶寶「放手」
案主:
晞晞,男,三歲六個月,就讀幼稚園幼班
求助原因:
晞晞的自理能力遠低於同齡小孩的水平,未能掌握多個自理表現,
如如廁、洗手、運用湯匙、穿鞋等。
駐校社工介入工作:
分別邀請晞晞參加自理訓練小組,學習自理技巧。並與家長進行輔
導工作,讓家長多給予孩子自理的機會。
現今社會往往追求學術上的知識,忽略了培育處事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對於一個幼稚園生
來說,自理能力便是他們的基本功,基本功建立得穩妥,他們才有能力在不同範疇中學習
和成長。
最初入學時,老師和社工都留意到晞晞的自理能力較弱。不過,因為晞晞十一月才出生,是
幼班中較年幼的一個,所以老師和社工當時的建議是多觀察晞晞一段時間,如有需要便會介
入處理。大概三個月後,班中其他同學都已完全掌握的自理能力,例如用杯喝水、自行抹
嘴、用湯匙、穿脫衣服、洗手等,晞晞仍需要在老師的協助下才能完成。透過老師的轉介,
社工開始接觸晞晞的媽媽,卻在約見的過程中遇上困難,因為媽媽是全職工作的,平日照顧
晞晞的責任都落在祖母身上。幾經波折下社工終可與晞晞媽媽在校見面。與媽媽了解後,社
工發現原來晞晞乃家中期待已久的寶貝,家人因而對晞晞百般呵護,怕他吃不飽會主動向他
餵飯,怕他瀨尿濕了褲子寧願穿著紙尿褲,怕他弄濕衣服只讓他用有飲管的杯子……久而久
之,晞晞變得被動和依賴,很多事情都只懂等待別人向他伸出援手。
社工先讓家長明白同齡兒童應有的自理能力,並請家長多與家人溝通,家人間的共識尤為重
要,讓家中成員多點向晞晞「放手」,給予他嘗試及經歷失敗的機會,讓他在歷練中成長。
同時,社工邀請晞晞加入自理訓練小組,在每次小組中學習不同的自理技巧,如穿衣、拉拉
鏈、扣鈕等。每節的小組完畢後,都會有配合該節內容的一周任務,讓家長在家中鼓勵孩子
持續練習自理訓練。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人的「放手」,若孩子有更多機會嘗試成功與失敗,定能讓他們
在實際經驗中成長,探索成長不同階段的珍貴寶藏。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