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96
感恩與迴響
✽教育工作的感悟
對教育的追夢
陳錦榮(1978羅師校友)
時間像白駒過隙,從羅師畢業至今,轉眼竟已四十多年。今天的我,雖然是個白鬚
公,但是心中仍燃燒著一團火,希望為教育盡點綿力,不是為了甚麼,只想解開心裡的
千千結。這些結,打從我第一天入讀羅師已經把我繫上了。當年我經常思考一些看似很簡
單的問題,例如:「人為甚麼要接受教育?」,「人接受了教育會有甚麼改變?」,「這
些改變對社會有甚麼影響?」,「為甚麼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是實有所需,還是
意識形態使然?」有同學說我傻,也不管他了。
畢業之後,同學散佈在各處不同類型的學校,大家都忙於應付學生,家長,同事,校
長和教育署的督學。偶然在街上擦身相遇,他們只是淡淡的招呼一聲,說:「忙,有空飲
茶。」聽說有些同學不知甚麼原因,選擇了轉行。我卻十分享受當老師,不是因為我教名
校,學生成績好;相反,我的學生年紀小,大部分都來自基層,學習動機不強。我和學生
相處一段時間之後,部分學生有好的改變,當然開心;那些依然故我的,我沒有放棄他
們,反而學會欣賞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優點。
在學校一做就是10年,其間看到一個我不大明白的事情,就是當教育署的督學將要來
學校的時候,全校就像進入備戰狀態。因此我很想了解督學的工作,於是毅然離開學校,
跑到教育署當督學。幹了幾年督學,對這份工作了解多了,但是始終都不明白為甚麼督學
那麼嚇人,算了吧。督學這份工作,讓我學會了怎樣和不同的校長和老師交往,才可以真
正認識他們,從而有助分享我的意見。督學的工作多姿多彩,時而探訪學校,時而舉辦工
作坊,提升老師的專業發展,時而在工作室內,閱讀文件及撰寫報告,我很享受。
督學的工作,服務對象主要是老師,對校長如何管理學校關係不大。校長作為學校領
導,角色極為重要。他可以把學校從殺校邊緣拯救回來,亦可以讓學校蒙羞。為了讓自己
多了解學校管理,我跑去教育署做行政的工作,負責聯繫及監察學校,為學校各式各樣的
困難提供意見及支援,例如聘請老師,申請津貼,擴建校舍,水渠漏水等。記得有一間學
校行政出現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生家長找來議員和校長對話,我也要到校從中協調。
在教育署做行政工作,能夠幫到學校,也即是幫到老師和學生,很有意義和滿足感。
不知是甚麼原因,工作之餘,我常常想起我的母校,於是跑去當講師,體驗以前在羅師教
我成長的老師的工作,這是緣份吧。不過當年被派了去葛師,也無所謂,反正都是我喜歡
做的教師培訓工作。我先在葛師,然後過渡到香港教育學院,再到香港教育大學,都沒有
離開這個崗位,期間也不忘進修。教大漸漸成為了我第二個家,工作很忙,早出晚歸,難
得有機會可以感受到陶淵明「帶月荷鋤歸」的心境。在教大教書,同時也要做研究,發表
文章,以及為學校進行知識轉移。
94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