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75
Echoes Towards Gratitude
總括來說,「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能培養成員對教育工作的正向價值觀及態度,凝聚
共同願景;提升教業知能、改善學生學習,產出持續性的教育效能。要建立社群,共識是
「偕行共往」;只要人對了,願意一起持續為優質教育的道路篤然前進,是社群建立的起
步點。「一個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遠。」 沒有人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一個
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一起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獲得誰的指點。
面對香港師資教育的未來,按新的教師專業標準參照提出的教師專業的三個範疇:
「關愛學生的育才者」、「啟發學生的共建者」及「敬業樂群的典範」(註5);我相信羅
富國校友會在這各方面的教師專業成長會有一定的承擔。校友會一直「在路上」與教師相
伴而行。期望校友會能肩負「巨人」的任務,透過對優質師資成長的認知,成為承托新教
師持續專業成長的「學習社群」。
「站在巨人肩上」有兩層意思;一是任何的進步都是建基於前人所樹立的基礎上;另
一層的意思則是要按卓越的人的思想或成果去作探究。若新教師按「站在巨人肩上」的原
則去學習,校友會的「學習社群」可讓他們接近優秀教學專業的人和事,然後把習得的理
念或成果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上。
(2021年4月)
註1:沙特爾教堂「站在巨人肩上」彩繪玻璃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artres_RosetteSued_122_DSC08269.jpg
註2:孫志麟(2010) 《師資教育的未來:政策與實踐》, 學富文化。
註3: 香港的師資培育,源自英國的培訓模式。英國在教師學位化的過程,因要應對大量的教師人力需求,以大學提供
一年的教育文憑的本,實不足以對應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成長的需求(近年英國政府認知這問題,已發展多項措施
優化教師職前的專業培育)。要提升教師素質,下列各項也要多加改進:1.「教師甄選與任用制度」, 2.「教師
待遇與工作條件」,3.「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4.「教師評鑑與升遷制度」 及 5.「不適任教師之處理模式」。
註4:徐慧鈴,許育健(2019)走過教師專業社群這條路―共享、互學與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3),頁 09-14。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8-3/topic/02.pdf
註5:T-標準: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PST)
https://www.cotap.hk/index.php/tc/t-standard/t-standard-pst
作者簡介
劉煒堅博士(Dr. Paul Lau Wai-keen)
曾任羅富國教育學院副院長、香港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助理學生
事務長、香港教育學院高級助理學生事務主任、香港教育學院課
程及教育系首席講師、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喇沙書院
校長。
th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Past Students’ Association 75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