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70
感恩與迴響
✽羅師生活的回憶
浮光略影-羅師路上走一圈
朱少芳(1976羅師校友)
我入讀的羅師是香港第一間全日制師資培訓學院,成立於1941年,初時定名(香港
師資訓練所),後改為(師資訓練學校),再改名為(羅富國師範學院),最後定名(羅
富國教育學院)。學院特色是學術自由及學生不用穿著校服,講師主要由英國教育專家出
任,為此英語是必修科目。
剛中學畢業,一個年青的小女子踏上沙宣路上,向著
1962年建成的羅富國教育學院走上,展開她人生新的一
頁。校舍靠山面海,建築物雄偉,分別由主樓、側翼、圖
書館、學生宿舍和舍監宿舍五個部份組成。主樓與側翼有
通道互相連繫,無懼風雨,行走宿舍與教室之間,十分方
便。只有圖書館獨建一隅,館內藏書豐富。 筆者(前方)與周綺雯同學於學院門前
我修讀美術與設計科,常到的地方是陶瓷室、美術室、禮堂,還有飯堂。當時院校的
政策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學生可申請宿舍入住,我有幸被選中入住。宿舍是V型設計,內設
有獨立房間,四人一房間,面積寬敞。除每人一張床,衣櫃和書桌外,記起還有共用的淋
浴間、小型廚房、寬敞的曬晾及洗衣房 當時宿生是用手清洗衣服。解決三餐是飯堂,
飯堂是宿生最愛,老闆對我們十分體貼,每逢節日都會煲靚湯以解宿生思家之苦!
課餘,宿生會在夜間齊集休息室打橋牌,唱民歌,有時會舉辦天才表演等活動。舍監
仿如長輩與大家一起談天說地,閑話家常,至今宿舍生活還在回味中!
由於居住宿舍的關係,同組學長馮佩玲,推薦我入學生會擔任宣傳主任。當時學生會
是內閣制,要經過同學的投票,結果當選。1975年會長是學長黃鏗,而評議會主席是學長
蕭舜美。這個經驗成為我日後從事工會事務的實習場。畢業後,我們感謝黃錫金學長團隊
為同學組織飯局,延續昔日的同窗情懷!
翻查歷史知悉,羅師學生會於1946年成立,目的是組
織校內學生的活動,如:迎新、周年舞會、旅行、辯論比
賽、戲劇匯演等活動。70年代開始,學生會要扮演領導的角
色帶領同學投入社會活動,
首先要團結同學,加強專業
精神和為同學謀求福利。還
記起,當年籌辦大型的(中
國周)活動。幹事們都忙透
了!除了兼顧學業成績外,
還要履行學生會的職責。
美術與設計科同學與李國榮導師於舍監宿舍前 筆者與同房姜綺雯同學攝於飯堂天台
68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