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68
感恩與迴響
✽羅師生活的回憶
一切由沙宣道起
何祝崑(1972羅師校友)
1970年代的香港薄扶林沙宣道,羅富國教育學院所在地,樹影婆娑,環境恬靜 宜人,
空氣特別清新可人,早上路上祗會偶爾見返學和午後放學人群,下午六時後的黃昏,則美
不勝收,我見證了不少醉人的晚霞和夕陽。
我主修體育和科學,當時英文是必修的,很幸運,因住得遠,獲派宿位,雖是一房四
人,相對家居慈雲山180平方英尺,斗室,已住上父母,兄弟妹妹等七人,一朝擁有自己獨
立牀鋪和寫字枱,是那多麼的舒暢和滿足。
我珍惜羅富國教育學院提供 我的一切,我更知足因還有助學金100元,(衹是其他人
的一半)。我也向政府借貸每個月180元,足夠我所有需要的支出,不用父母負擔,我更感
恩今天擁有的一切。我平時不會跟大隊去西環晚飯宵夜,因負擔不起。星期天一定回校晚
餐,多會走上瑪麗醫院的醫生和護士職員餐 ,花兩元左右,已是很豐富的一餐。
偶爾和沈教授暢談沙宣道舊事,他83年醫科畢業,他說羅富國教育學院餐 的午餐非常
美味好吃,我卻笑說教授是落來看美女同學才真。我那年,可惜心智未夠成熟,沒胆量去
追求,更因袋中無銀去消費。有時真羨慕那些可以拍拖的同學。
當年祇有羅富國教育學院
具備宿舍,我兩年的寄宿學校
生活很平凡,但是平凡中也可
活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多活動
的體育系使我人生更充實,但
學院也給我認識了來自不同學
校和背景的同學,因著不同思
想和行為,隨着形成他們不同
的性格,50多年,我見證了很
大學生團隊和志願工作者
多同學的有著不同的命運和 結局。
我就讀當年,數學、體育、音樂美術等是眾多受歡迎的科目,其中最主要是教導的老
師受到同學尊敬和認同有關,而我另一主修學科,或許因科目理論深奧,加上老師較為嚴
肅,對渴望互動的我,未見喜歡。
當年學院的課程不緊迫,大部份同學都是預科畢業和有工作經驗,雖然心理學課程很
淺顯,但給了我啓蒙,對我日後裨益不淺。加在工作上研讀,有更深的 解讀。我見證了不
少於三位我認識的同屆同學做了著名中學校長,還有其他同學有著更顯赫成就,在此未可
盡錄。我想每人有怎樣的志向,就有怎樣的行為性格,便成就怎樣的命運。
66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