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周年特刊
P. 123
隨筆
學習死亡之科
6A何懿文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學習的真諦究竟是甚麼?」我無法回答,只有疑問的回
中文學習就如交友,經過磨磨合合、分分離離、尋尋覓覓, 聲在我的心底夜夜迴繞。
才能與其得心應手地交流,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風格的
友人。在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生涯中,我走過許多蜿蜒的 課堂有效教學和課外大量教學的小徑上,我一路尋
小徑,踏遍課堂、課外補習社以及社會去尋找這位尚未 尋覓覓,聲嘶力竭地呼喚中文的名字,卻在尋找中無以致
謀面的「朋友」。雖然過程中有跌宕起伏,但一番跋涉後, 疑,反而迷失了方向。幸好,通過在社會、生活中實踐並
我終於得以揭開中文科的面紗,發掘到中文學習的真諦。 運用中文,我終於得其門而入,認識到中文學習的真面目。
相識之初,中文是一位令我頭痛不已的「損友」。課 我的實踐是從隨筆與日記開始的。在以往的我看來,
堂教學往往包含課文學習與考試兩部分。前者帶給我驚 緊張的高中學習時仍然倣此等閑事無異於浪費時間,是
喜與滿足,拖起我的手,以一篇篇課文作為路標,帶領我 「自殺行為」。隨筆是隨心所欲,題材不限。可考試的作
走入中國語文博大精深的世界。讀《敬業與樂業》,我認 文可是有限制的呀!還不如花時間做多些試題呢!我一手
識到幽默詼諧,或平白或動人的文字在精心佈置下能擁 捂起耳朵,不去聽旁人的言語,一手緊抓起那支我曾想拋
有無限的說服力;讀《目送》,我捕捉到作者對親情「就 棄的、寫作文的筆,記載下每天最真實的心情,讓情感主
是不斷目送他們離去」的沉痛見解─閱讀以豐富的詞藻 宰手中的文字。不需如考試一般絞盡腦汁,也不需費盡心
與眾多奇妙的想法,給予我精神的糧食。仍記得初讀蘇 力討好考官,僅僅為自己而書寫。冥冥中,我感到自己終
軾的《定風波》時並不覺得文章有何特別之處,只是對和 於選對了道路,開始得心應手起來。受「朋友」鼓勵,我一
煦春風中「微冷」這一細膩的描寫所打動。直到老師細細 小步一小步地嘗試在網站上上載書評與影評,與網友一
道來蘇軾一生的浮浮沉沉,懷才不遇卻仍不失樂觀,我才 同交流對觀點的看法。不同於課本上、課外補習班上一樣
深切地體會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中的樂觀堅強的 了無生氣的中文,在生活中,與人交談處處有活水般的語
心靈。然而,就在我準備會見這位素仰大名的先生時,卻 文知識,只要主動去發掘,便會如清泉般流淌而出。
狠狠吃了個閉門羹─我的中文考試得了個不合格的分數。
沒有評語,只有鮮紅的分數如烙印般刻在卷面上。那一剎 寫作苦無頭緒的時候,偶爾亦會靈機一動地回想起
那,我仍記得強烈的失落感如電流般直達全身神經的每 課堂上教授過的觀點以及補習班上學習過的詞彙詞語。
一末端。「作文不扣題。」老師的五個字,更是令我只得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實踐是確定令我翻過圍城的一躍,
吞嚥下滿肚子的不解與委曲。「要怎麼才能像你一樣揮 課堂與課外教學,則是為我奠好根基的奠腳石。他們三
灑自如呢?」我問蘇軾。他在課本方寸大的圖片中微微笑 種方法無分高下,各有優缺之處,只有在匯聚一起時才會
着,笑而不語,留給我無盡的迷惘。 撞碰出最美的熠熠火花。
去課外補習班看看又如何呢? 中文學習的真諦是甚麼?現在我已經能回答這個問
題了。所謂中文學習,其實和交友很相似,惟誠而已。交
老師在黑板前揮舞的手、隨着極快的語速噴出的唾 友需要一顆真誠的心。學習中文亦是同樣:因為真誠,所
沫,以及筆在紙一刻不停磨擦的聲音⋯⋯中文補習班顧 以就能發自內心地欣賞、理解他人的歐品;因為真誠,寫
名思義,是為了幫助考生考生中文試而專設的課外教學 出的情感也是真實而非捏造、亂用詞語,能寫出動人的文
課程。如果說課堂中文教學所重視的是分數,是中文知 字。也是因為真誠,所以能在廣闊的中文世界探索時回歸
識的量,那麼課外教學所信服的便是量─務求如轟炸 真實的自己,找到最契合自己的文字。「不忘初心,方得始
機般將知識考點一個不留一網打盡。揮灑的汗水、舞動 終」。
的筆頭,教室內看似勤勞而認真的一個個身影,陰影下
隱藏着的卻是一顆顆迷惘的心。我宛如坐在風暴的中 蘇軾的文章之所以能在眾多才子中脫穎而出,讓人
央,看着講師的口一開一合,麻木地效仿身旁同學拼命 讀後留下深刻印象,無他,只不過如他自己所說:「如行
捕捉不斷擲來的、腐朽失色的華麗詞藻與句型,卻清晰 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中文學習用這
無比地感受到自己正被刮離真正的中文。「中文學習才 句話來概括是最好不過的了。與其不情不愿地學中文,不
不是這樣的!」我聽見自己內心的吶喊。卻無法回答虛 如「委心任去留」,隨其自然地享受中文的有趣與快樂。
空中拋來的另一個問題:「那中文到底該怎麼學?中文 我相信中文一定會對你微笑,你也回以微笑。
121 35th Anniver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