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P. 4

特稿 Featured Article




                        《點石齋畫報》的內容已被中外學者認定為處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轉型期中的中國

                    社會文化寫照,其圖文並茂的文本為我們提供了中國遭逢千古未有的巨變時的感性資料。
                    為促進有關研究的進一步開展,《點石齋畫報通檢》為畫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檢索系統;

                    《點石齋畫報全文校點》則為《點石齋畫報》全文作校讀、標點工作。後者有助我們對為畫
                    作撰寫附文的「最後一代科舉人」的文字的理解,將大有利於對畫報所作的文本內容研判。

                    目前,研究者對圖像附文的論析嚴重不足。今後在這些工具的支援下,對畫報進行新文化史
                    所重視的文本分析、圖文交互分析和語境分析,以及三者的結合,當能有更好的效果。在

                    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期望我們更能捕捉世變開始時的中國社會文化形態,及其對後世的深遠
                    影響。


                        我申請的另一個優配研究金項目題為「慈善網絡:東華義莊與粵、港、北美間的聯繫」。
                    此課題也關乎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特別強調的是香港的角色。這個項目也使我早年已建立的

                    美國華僑史研究基礎得以大派用場;而先前為香港東華三院編集文獻資料時的心得,也令我更
                    肯定香港在海外華僑與其故鄉連繫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這是個華僑史、中國史和香港史的

                    課題,也是個全球華人網絡和世界史的課題。作為個案研究,本計劃聚焦於十九世紀至二十
                    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在北美(特別是廣東人視為「金山」的美國和加拿大)與中國僑鄉(主要在

                    廣東)間的「原籍歸葬」慈善網絡上所起的基要中介作用。這其實也是個移民、航運交通、貿
                    易往來、文化和信息交流的網絡。香港一向是全球華人社會的樞紐,期望這個以慈善為主題的

                    原創性研究,可為全球華僑、華人世界網絡的宏觀研究開創先河。為追尋先僑足跡,我多次走
                    訪早年華僑在美、加的僑居地,以及三邑、四邑等地的華南僑鄉。此外,為找出十九世紀中葉

                    淘金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下一個田野考察地當是早年被稱作「新金山」的澳洲,但這已超出
                    原項目的範圍了。陸續產出的研究成果也將超越結項期限,甚至退休後仍得繼續有關課題的

                    編著工作。

                        另一項跨越退休年限的研究竟是我留學歸來後不久所開展的自梳女項目的總結,以回應近

                    年的「末代自梳女」論述。上文談及有關口述史項目時已指出,此課題其實早已超越婦女史,

                    而涉及婦女與性別史並舉的研究進路,後更跨越社會史和文化史界線。三年前我復以「中國的
                    末代自梳女:一個區域傳統及其性別意涵與跨國視野再探」為題申請優配研究金,再獲資助,
                    得以在一個關鍵時期為是項研究作最後總結,並超越僑鄉研究,親到僑居地如新加坡和馬來

                    西亞作田野調查。至此,除重申有關項目跨越性別及社會史與文化史的界線外,我更特別從

                    跨國視野宏觀地再探自梳現象的外延性,冀能將微觀經驗和區域社會文化系統與全球移民的
                    宏觀過程勾連起來,作出總體性論斷, 並以「華人跨國移民史的性別維度」為題出版研究
                    成果。








                                                                                                      ICS BULLETIN 2017 No. 3
                     4
                                                   www.ics.cuhk.edu.hk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ics_bulletin_2017_no3_printed.indd   4                                                                   10/10/2017   16:00:19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