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62
感恩與迴響
✽羅師生活的回憶
我的學院生活和感想
湯乃榮(1967羅師校友)
五十六年前在羅富國師範學院接受師資培訓,鞏固了我日後教學的基礎。藉着羅富國校友
會七十五週年慶典,讓我略述學院生活感想。恰巧年屆七十五的我,對此紀念日別具意義。
第一天踏進沙宣道羅師學府,彷如置身大觀園。在上環舊社區成長的我,即被宏偉寬
敞的英式建築物迷着了!上課一週,才熟習教室、圖書館、宿舍、教務處和飯堂等位置。
入住宿舍第一年使我增廣視野;享受優美自由生活空間和學習有紀律的羣體生活。當
年宿舍同房的兩名同學,迄今仍然經常茶聚,五十六年深厚友誼由羅師展開。除了體驗宿
舍生活有條理外,更感受同學們彼此的包容、關愛、互助和尊重。
每天早上到飯堂吃早餐前,安坐宿舍樓下大堂的扶手椅看報章雜誌;在校園散步,呼
吸清新空氣,真是極佳享受!
下午有空,三兩知己在飯堂享用油多、三文治、咖啡,多麼寫意的校園生活!還有,
一杯牛奶公司雪糕更可消暑解熱呢!
晚飯後在宿舍窗前眺望長洲夜景,令我更嚮往離島恬靜的風貌。偶爾三五知己沿域多
利道漫步閒談,內容由回顧中學生活到展望未來教學計劃。天南地北,無拘無束的交流,
相對日後繁重的教學生涯有天淵之 別呢!
週五放學離開宿舍回家前,喜愛觀賞五點半「公餘場」的同房同學便相約前往石塘咀
的太平戲院。我至今記憶猶新的電影有:《國王與我》和《桂河橋》。「公餘場」已成為
歷史了!
十分欣賞宿舍的規則,例如:每晚十一時前要回來並簽到。舍監檢查簽到簿及巡視全
部房間熄燈後才返回舍監宿舍。遵守這嚴謹的規則對未來的老師十分重要。
1965年第一次實習某天放學後,路經一個街邊生果攤檔,突然聽到一聲:「湯先
生!」。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穿着校服的小學生,他正利用生果箱做功課。我連忙稱讚
他說:「你真用功啊!」。他應該是摩利臣山道官小下午校學生。
雖然沒有完善的空間,但努力勤奮的學生總會找到辦法完成功課。未知今天的學生能
否做得到呢?那年代沒有Game Boy和各式各樣的遊戲機;學生只有象棋、獸棋、飛行棋、
軍棋、波子棋和康樂棋。踢足球更是男生最熱愛的運動;女生則多喜愛跳橡筋繩。此外,
父母任勞任怨養育下一代,也為孩子建立良好榜樣。
1967年因為受到中國內地的政治運動影響,香港社會一片動盪不安。當政府宣佈實
施戒嚴,所有走讀生便要立刻狼狽地離校回家。因為各種公共運輸(包括巴士、電車、小
輪)工人已大罷工,「白牌車」、貨車或俗稱「麵包車」~ 即紅色小巴的前身 ~ 則應運而
生。此外,在路上更要小心「土製菠蘿」即炸彈。能乘搭「白牌車」和「麵包車」已算很
60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