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55

Echoes Towards Gratitude

              在羅師的年代,學院給我們很多的方便。一年級上學期,看到校友會前輩借日報刊出

          「教育與生活」雙週刊,我們也學習編印英文版班刊《Spokesmen》,帶頭的是那位後來
          離開羅師進大學修讀英國文學的同學。博德院長准許我們用學校的Gestener油印機印刷。一

          年級下學期,我們急不及待要嘗試教學實習,博德院長准許我們在兒童群益會的名義下,
          借用羅師校舍,開設西環街童黃昏識字班,每星期上課兩次。學費全免之外,我們還用學

          院發給我們微薄的生活津貼購買書簿給街童。到二年級,正式的教學實習開始,停止出班
          刊。後屆的同學,接著編印他們的班刊。畢業後,加入校友會,參與編寫校友會會刊「休

          息室(Agora)」(Agora是古希臘人議論公眾事務的場所,教師休息室是我們的天地)。

            1961-63的院長盧家禮與羅師校友會關係密切。他大力支持校友會興建校友會小
          學,也出席校友會年會,和我們隨便交談。他說他不當榮譽會長,要做會員。校友會特

          為他設榮譽會員。盧家禮來香港任職前,曾在英國的師範學院任教。他認為羅師與英國
          的師範相比,毫不遜色。在教學上,他屬老派,要求教師有紮實的知識;在教學法上,

          他屬開明派,各司各法,不執着於某一形式。他曾提及一個務實的問題。香港的學校,
          多處於廉租屋邨,而羅師的師範生多來自中等以上家庭。羅師的訓練,能使師範生了解

          學生的要求嗎?

              數開明、開放人物,不能不提韓敦院長。他進一步發揚柳惠露院長始創的提高師範生
          修養的傳統。有個星期六,我到羅師出席一個研討會。看到禮堂舉行唱片欣賞會,主持和
          介紹唱片的都是學生自己。吾生也晚,當年我們沒有這樣好的訓練機會。

              年輕時愛唱一首歌的末兩句:一代又一代嶄新的創造,一代有一代遠大的理想。可

          是,七十五周年特刊怎能缺少懷舊。

             當然,我只是寫一己之見。校友的看法,各有不同。

























                                                      作者簡介


             筆名FY
             羅師第八屆(1950-1952)










                                                                                             th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Past Students’ Association 75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5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