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周年特刊
P. 55

震古鑠今的追夢者—孫文



           中國歷史科  王翠屏老師






































               孫文,即家傳戶曉的的孫中山先生,他一生以                           常要東躲西藏,不知多少次與死神擦身而過,但他
           救國為己任,他既是帶領中國走向民主的革命先驅, 從不放棄,一直致力組織革命團體,致力推廣「三
           更是古往今來最忠貞的追夢者。                                     民主義」的革命主張,並遊走各國,爭取經費援助。
                                                              他的「夢」就在時光流轉間,就在他不懈的堅持下,
               何以說「救國之志」是「夢」呢?自上書李鴻                           漸為人民所接受,革命力量也日益壯大,終於,在
           章失敗後,面對當時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孫中山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成功;終於,1912 年溥
           先生認為救國就要推翻滿清,推翻獨裁的帝制。試                             儀宣佈退位,滿清被推翻,中華民國得以成立;終
           想想:中國已推行帝制二千多年,君權至上的思想                             於,他的「夢」不再是「夢」,而是中國歷史軌跡
           早已扎根於每一位百姓心中,歷朝歷代只有推翻當                             上最重要的一筆。
           權者之例,豈有更換帝制之理?故時人皆無法接受
           他如此「荒誕」的想法,他也自言除陳少白、尤少                                 縱使中華民國成立後,中國仍未真正走向民主,
           紈、楊鶴齡、陸皓東四位好友外,其他人「不以為                             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國度仍未完全實現,但他在中國
           大逆不道而避之,則以為中風病狂相視也。」要在                             歷史進程上的貢獻,絕對是劃時代的,絕對是無容
           如斯封閉的舊社會,推展如斯前衛的制度,不就是                             置疑的!
           「癡人說夢」嗎?
                                                                  不知不覺間,「辛亥」走至三十五周年,而中
               然而,孫中山先生用堅毅的意志,切實的行為                           國歷史科一直有自己的堅持。除了傳授歷史知識,
           告訴我們:怎樣遙不可及的夢,只要永不言棄,終                             啟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成績外,我們更任重道遠
           會有成功的一天!                                           的是,用切切實實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例,協
                                                              助學生判別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更有
               由 1894 年創立興中會,1905 年與其他革命組                     能力、更堅毅地追尋屬於自己的「夢」。
           織聯合成為同盟會,至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十數
           載之間,孫中山先生曾組織多次革命;曾被清廷通                                 最後,我衷心祝願所有莘莘學子能如孫中山先
           緝;曾在倫敦被軟禁於大使館;曾被香港、日本、                             生般:「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越南等多個地方放逐出境。自宣揚革命以來,他常                             用能鼓動風潮,造成時勢。」










                                                                           53                                        35th Anniversary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