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周年特刊
P. 48
數數當老師的「得」與「失」
數學科 鍾國輝老師
你聽過「要貢獻所長,造益人群」這類訓勉的話嗎? 當老師工作時間長和壓力大是人所共知的,例如談
我曾聽過,也曾思考:怎樣貢獻?微小的我,怎樣回饋這 談批改習作。同學的數學功課,很多步驟不清,濫用 “=”、
個龐大的社會?最後我選擇了當數學教師為事業。 欠缺 “單位”,覺得只要答案正確便其他事物可以馬馬虎
虎,罔顧數學的嚴謹本質,要老師花很多時間糾正這種態
回顧以往,計算一下,驗証得教師最少有兩「得」: 度,自然批改時間便多。教師壓力大,最大來源是「只問
1. 薪金不錯。雖然當教師不會令人「富貴」,但不用 成果」的大眾社會觀點。雖然大家承認多元發展是好,同
擔心基本所需。 學有不同所長是真理,但專上院校仍以得分論收生,大眾
人士仍以「星星」論英雄,學校行政管理層便也受壓,以
2. 假期多。我想沒有其他行業的假期會比教師多。 學生考試成績定教師的優劣(不是唯一,卻是主要參考)。
受重視考試成績的根深柢固觀點影響,壓力是逃不了的。
雖然有社會物價高,老師工作時間長,教學壓力大等 但也好,壓力可視為動力,而且大部分學校行政者都 (曾)
內外因素,會減去上述兩個「得」優點的「量」,但「質」 是教師,應該明白事理。但我想指出另一種更嚴重的缺失,
仍是真實的。除這兩點「得」之外,相信還有其他的得着: 讓老師反省:
3. 工作環境單純。教師工作沒有其他職業那麼大的 5. 主觀固執。出色的老師要「獨當一面」,要處理課
「辦公室政治」壓力。老師之間容易建立共同教 堂內幾乎所有問題,因而漸漸不自覺地要在極短
學目標,要處理學生的家庭和訓輔問題,有基本 時間內理解、分析,下結論並採取行動,處理眼下
一樣程序,使老師更易合作。大多數教師都希望 學生學業和行為問題,所以會主觀。要應付同學
將工作做得好,有責任心,有「腰骨」而願承擔, 的推搪、詭辯,老師當然要「擇善固執」(即固執!)
最終更易有團隊精神,更易有朋友,更易去解決 ,經驗豐富的老師尤其愈易固執,每每用以往的
困難。 經歷去理解和演繹現在的問題。解難速度是夠
快,但「錯判」風險亦大。「學然後知不足,教然
4. 心境常青。中學生年齡是十多歲,正是青春煥發、 後知困」,古語提醒教師要在知識,也在品行上
精力充沛的時候,只要老師有同理心,多主動接 反省求進。若不加理會這個缺失,老師便會變為
觸,多關懷學生,定可沾染同學們的青春氣息。初 不近人情,難以親近的異類。
為人師者可視同學為弟妹,其後可視他們為兒女,
用生命去感動生命,一定會成功,而且得益絕對 萬事萬物總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教育絕不例外。
是等號的兩方:學生得到教導和關懷,老師得到 細數三十多年來工作,我仍然喜愛教學,喜愛當辛亥年的
滿足和反省。為什麼說反省?因為跟著要談及老 老師,以教師這身份為榮。
師的「失」。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