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寶血會嘉靈學校(校刊)
P. 11
隊回來了,負責的家長解散了隊伍後,衝入學校報平安,我們流着眼淚互相擁抱。我們一方面感謝天主的扶佑,
「平安去,平安回」;另一方面感謝家長及校友們,她們是一班屋邨的家庭主婦,她們不畏艱難去完成此靜坐行
動。是甚麼力量能使我們凝聚在一起?那是愛,是大家對嘉靈的愛。嘉靈遮打花園的靜坐,引起各界社會人士及
各級政府長官的關注,不久傳出了建校土地問題解決了。在喜悅的歡呼中,我更感謝校友和家長們,他們沒有為
此次靜坐活動邀功,他們與我們修女同歡同樂,等候新校入伙。
政府建築署在建校期間,我們可愛的家長和校友,經常到新校地盤查看,回來向我們報告。而我們的辦學團
體亦按時前往教育署商討新校事宜。按教育署指示,新校共開30班全日制,而我們舊校當時是上、下午班共47
班,如何將之縮成30班全日制,這又是一個艱難的籌畫。我們的校監、校長、主任及老師沉浸在愛的氛圍中,以
達成完整的籌畫。在新校初兩年善用新校30個課室安排三制上課,就是:上午校五、六年級共八班,下午校五、
六年級共七班,即是上、下午校佔用八個課室。全日制一至四年級共二十班用二十個課室,還有兩個課室空餘未
用。1999年至2000年度上、下午8班畢業,全日制則招收5班一年級新生。翌年上、下午7班於2001年7月畢業,
全日制再招收5班一年級新生。
老師分配任教及安排也是艱難的工作,因有部分老師要開始接受全日制教學。校方先請老師們自行選擇任
教上午、下午或全日制,幸好我們的主任及老師的選擇恰好完滿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和楊修女感謝老師們的
關懷和愛心,我擔任五、六年級的上午及下午校校長,而楊美蓮修女則擔任一至四年級的全日制校長。兩年之
後,五、六年級畢業了,就過度了上、下午校,開始全日制,我亦於此時退休。這一切安排都看到是在天主計
畫中完成,能不感謝天主嗎?
不能忘懷的搬校日 懷舊昔今 懷舊昔今
新校交付使用後,我們就開始籌畫搬校事宜。校長、主任及各班主任老師在1999年暑假前打點好自己的教
學物資及校內共用的物資,等待收校後立即進行搬遷,以便能在1999年9月1日全部學生能在新校上課。搬校日
困難又來了,是日下大雨,天文台宣佈是黑雨,全港的機構、交通都幾乎停頓。但是搬運公司卻決定要在當天
完成搬運任務。剛巧,是日早上我在粉嶺,因交通有問題不能回校,楊美蓮修女及主任們不畏艱難,一起肩負
了這個搬遷任務。工友們像自己搬家一樣,毫不惜力。中午,當我回到新校時,一切的搬運工作已順利完成。
我感謝他們對嘉靈的愛,令這次搬遷任務順利完成。
不能忘懷的畢業校友
畢業生離校後,各奔前程,實難有機會回校。即使我們在街道上碰面,都很難認出他們,因為他們長大
了。幸好,我能夠常在元洲邨或長沙灣街市見到他們的媽媽,與他們在街道上聊一聊,問一問子女的學習情
況,家庭情況。結婚未呀?有多少個孫子啊?這一聊,為我帶來了無盡的喜樂。李太有一子一女就讀嘉靈,她
也是嘉靈早期的學生,她對嘉靈遷拆問題最敏感,為了嘉靈,她凝聚了很多家長一起商議如何使嘉靈能原區重
建(上面已詳盡敘述)。嘉靈遷校後,她投身於嘉靈的校友會及義工團,對嘉靈的愛有如子女對父母的愛,一
刻不忘。我每次見到李太一定問:「你的女兒李慧儀呢? 」我的話音剛落,慧儀很快就在我面前出現。
有一次,許小環的爸爸和媽媽在長沙灣地鐵站見到我,他們高興莫名,大聲地叫了一聲郭校長。地鐵站排
隊的乘客都注視着我,有的是微笑,有的是點頭打招呼,原來排隊的乘客有許多是嘉靈的家長!
學生劉嘉明出嫁了,她誠邀我參加婚宴,但因是在晚上,且修女不宜參與喜宴,我惟有祝禱他倆白頭到
老。近年她們夫婦帶了囝囝來粉嶺與我見面。在疫症期間,
她們還帶來了一批口罩和搓手液。
學生楊陽曾帶囝囝來粉嶺探我,他囝囝叫我一聲「校長
婆婆」,我多開心啊!還有一次,楊陽夫婦與囝囝前來,他
們讀幼稚班的囝囝帶來了爸媽教他做的功課與我分享,我多
快樂啊!嘉靈50周年校慶,我帶着感恩的心去參與嘉靈的嘉
年華會及開放日慶典。楊陽、楊陽老媽和囝囝也一同到嘉靈
參加嘉年華會暨開放日,我真的很開心!可惜當天少了學生
黃振邦修士(聖言會),因他那時正在智利進修西班牙語和
文化,若他來,老校長會更樂不可支!學生畢業離校後,各
奔前程,與學生交往、見面實在很難,手機或電郵能互通消
息已很感恩!
~五十年來,感謝慈愛的天父,將祂的愛凝聚在我可愛的嘉靈,直至永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