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83
Echoes Towards Gratitude
✽教育工作的感悟
我有幸能成為一位老師
林惠玲(1973羅師校友)
小時候,不只一次作文要寫「我的志願」,我不是寫將來要成為護士,便是寫要當空中小姐或
是秘書,卻從來沒 有想過要成為一位老師。中學畢業後,誤打誤撞地在一所中學當代課老師。一
天,我在教員室批 作業時,校長走過來說我很適合當老師,還鼓勵我投考教育學院,好好裝備自
己。那年,我幸運地被羅富國教育學院取錄,修讀教育文憑課程。在教育學院學習的兩年,收獲真
的很豐盛。教育學院的導師們幫助我提升了各個學科的學術水平,更讓我初步掌握了教學的知識和
技巧,為我在教育路上墊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我小時候住在鄉村,對鄉村學校有著特別的感情,所以畢業後,我便選擇在鄉村學校任
教,一教便差不多四十年,也見證著學校從十八班的鄉村學校,到上下午校各廿四班,再到全日制
的千禧學校的不同發展階段。尤記得初到學校任教,便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尚未開學,已在暑
假為學生們補課。開學後,每星期安排兩次下午補課,為的是要他們考好升中試,日後有機會繼續
升學。學生們也很明白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大多努力學習,成績令人欣慰。鄉村的孩子很純樸,活
動不多,下午請他們回校參加「唱民歌學英文」,在假期帶他們去旅行、去宿營,他們都快樂地參
與,透過課堂及這些課外活動,我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多年的教學及與學生的相處中,他
們讓我認識到,「教育無他,唯愛與身教」的道理。
在教學的第十二年,我當上了校長。上任初期,很不習慣完全脫離課堂教學,但後來發覺,在
這個崗位上,我有更大的空間,去發展對教育的一些想法,可以更有效地建立優質的團隊,為實踐
我們的共同教育理念而一起努力,滿足感更大。另外,我有機會能認識全校的學生和家長,了解學
生的社經背景,這些對我與同事們制定校本課程和政策非常重要。 有課堂的限制,我還可以隨時支
援老師,跟進學生的問題,與學生和家長保持更密切的關係。
怱怱數十寒暑,我也由前線的教育工作崗位退了下來。回頭細看,見到不少孩子因為我們的愛
與關懷,從放棄學習到努力不懈,從被認 「一無是處」到品行日漸改善。學生結婚時公開的道謝、
一聲校長媽媽的呼喚、一句親切的問候,已經讓我感到快樂和滿足,而這種幸福感真不是筆墨所能
形容,我有幸能成為一位老師。
作者簡介
林惠玲太平紳士
1973年畢業於羅富國教育學院獲教育文憑,其後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
學院獲教育學士(一級榮譽)及英國必列士圖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教育碩士。從事小學教育工作近四十年, 2011年退休前為大
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長。
林女士對社區服務充滿熱誠,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零年為大埔區區議員,曾任香港教育學
院校董、大埔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資助小學校
長會副主席等義務工作。
林女士致力作育英才,是深受業界敬重,學生愛戴的資深教育工作者。為表揚林女士在教
育工作上的傑出成就,以及在推動本地教育發展所作的重大貢獻,香港教育學院於2013
年頒授榮譽院士銜;同時獲邀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
th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Past Students’ Association 75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