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110
感恩與迴響
✽退而不休的樂趣
「黃金光年」退休、退休…退而不休
杜宇(1970羅師校友)
從六十年代與「沙宣道的牛」為伴,共同「上課」,經歷實習、畢業、為人之患、進
修再進修,數十載營營役役,終於暫時走出circle game困境,朝着人生的 金光年(註1)
進發。
退休後,同輩皆認為如何打發閒暇時光,感到甚為困惑。退休初期,終日四處遊逛,
感覺良好。日子久了,便因無所事事而感到失落,加上不時有較年長及身體欠佳之前輩仙
遊, 沮喪傷感之心情,無時或已。
於我而言,情況有點不一樣。工作近四十年後,發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點兒走下
坡,更要命的,是關節慢慢退化不中用。因此,參與太極班活動,是臨渴掘井的鍛鍊出
路。就是這樣選擇,成就了退休後,還能夠貢獻綿力,為同輩籌辦有意義的進修娛樂活
動,並廣交同行師友,分享一己所學。
還記得2010年初,太極班一位於工業中學剛退下火綫的同學,向負責退休會員活動
的幹事提出,爭取開辦攝影班事宜,為長者會員提供另類多元化的學習娛樂活動。當時幹
事的反應正面,但 有「義務」攝影導師任教,實違巧婦無米之難。由於會方資源有限,未
能從坊間聘請合適的富經驗攝影導師任教,因費用不菲之故,而已退休的同工未必皆能負
擔。當時在場的我,衝口而出說:「以我的『兩腳半貓』攝影技巧修為,應該可以亂噏一
通吧!」就是這樣,便被幹事「邀請」任教,越級作同工前輩的導師。
從2010年九月的第一屆攝影班開始,原打算給同工們學習最簡易的初階入門攝技,目
的在滿足他們於日常生活及旅途上,能夠應付「到此一遊」時拍攝的工整記錄照片所需技
巧,預計很輕鬆寫意便可混過去,完成此課程後便逃之夭夭。鑑於同工學員來自不同教育
工種,涵括大學講師、中小學及幼師校長與其他工種的老師們,皆為座上「學生」,其攝
影經驗與學歷背景所引致之個別學習差異,直覺上已有教授難度。這時,只能怪自己於太
極班內「衰多口」,與人無尤。可是,難題並非如此簡單,學員的年紀差異也很大,由50
餘至80歲皆有,安排戶外實習,照顧他們的個別需要,無論學習及行動上,難度更大。
第一課終於開始了,共有廿餘位學員,由已備單鏡反光相機配「長、短火」(長短焦
距鏡頭)的資深者學員及對攝技理論毫不認識、手無一機者的同學,皆在課堂上,其已有
攝影知識背景差異之大,簡直嚇人!既然如此,惟有調整講授策略,面對極……極具個別
已有攝影知識之背景差異者,以「知之為先知,未知也;不知為後知,固知也。」(註2)
相信大家都深知道同級複式教學之為難,小學還可勉 而為之,但大學講師與幼師之
間,於攝影課堂講授物理光學理論,一時間也難取得妥協。入門級的攝影理論,如光圈、
快門、感光度等曝光鐵三角之此消彼長的平衡,更難於瞬間為學員理解,惟有附之以「土
法」的例子,如粗幼管子之進光量,即光圈大小;開關窗簾之快慢,即是秒倒數之快門及
108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