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105
Echoes Towards Gratitude
(六)第七屆校友高曼麗於2005年以她母親的名義援建了「高陳軼平小學」,並帶領了幾
位她的舊學生同往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鄉主持新校啟用禮。她的夫婿張灼材先生聯同幾位老
同學合資援建了「李寶榮老師希望小學」;此外,他還援建了「張培燊希望小學」紀念他
的父親。
(七)第十屆校友歐陽國棟與第十二屆校友呂瑞楹伉儷合共援建了三所危校:「雙慈小
學」以紀念他們兩位的慈母;「文宣小學」紀念瑞楹爸爸呂文宣;「麗明小學」紀念瑞楹
親屬呂麗明。
(八)第十屆校友張冠如為紀念其先嚴張世敏及其妻張玉雲的先嚴張亞賢而援建「敏賢小
學」,後來還加建「釗蘭圖書室」。
綜觀這廿年,慈恩基金會在內地山區總共援建了1462所學校。回想起來,能夠合力幫
助貧困山區的學童從危房校舍搬去光潔明亮的教室,從中引起的樂趣,不是十分高尚麼?
我倆在慈恩基金會當義工廿多年了,除了在辦公室幫忙處理文件和在家跟進電郵通訊
外,於2004年發起建立圖書組,負責選擇適合的課外書送給有需要的學校。至今已向內地
的二千餘校送書,收到無數感謝信和讀後感。能夠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開眼
界,其樂趣是深刻的。
此外,我們還參與助學活動。分發助學金基本上是按
學生的需要。早年需要我們幫助的主要是小學生,他們因
家庭連每年60元學費也交不起而輟學。自2007年起,政府
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小學初中免費,慈恩基金會在資
助了16,729小學生之後,便轉為資助貧困高中生及大專生。
最近的助學方式是持續助學三年,大專生第一年每人給人民
幣8000元,之後兩年每年6000元,合共20000元。這廿年來
慈恩基金會共資助了貧困生81,566名,讓貧困生也能安心就
學。助人為快樂之本。退休後能使生活充滿助人的樂趣,夫
復何求? 1999年至今,筆者與外子退休
後在慈善機構做開心的義工
作者簡介
黃念平
羅師第七屆 (1949-51)
於1931年出生,1949來港就讀羅師,先後任教於荷李活警察小
學、余道生官小、梁文燕官小和皇仁官中。
在五十年代,為籌募羅富國校友會學校建校基金,曾參加戲劇籌款的演出,並且負
責收集部份校友的按月建校捐款。想當年,為了幫助教師在批改算術習作時免得要
自行計算答案,便參加學術組,把1至6年級的所有算題做完,編印補充教材免費分
發給校友。此後,多年在校友會的福利組,出版組和通訊組服務。
最近廿年在慈善組織「慈恩基金會」做內地建校、助學和捐贈圖書的義務工作。
th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Past Students’ Association 75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