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P. 102
感恩與迴響
✽退而不休的樂趣
我的開心事業
徐憲清(1958羅師校友)
1957年9月我滿了18歲,剛完成了英文中學課程,有幸獲得羅富國師範學院錄取,成為
首屆一年制學生。畢業後就開始教學生涯,直至2000年9月才從服務了42年的教育工作者崗
位退下來。
千禧年退下來才61,還不算老,如何面對未來悠長的歲月呢?幸好,未退休前,我早
已開展了內地的義務教育服務。
1992年冬,因緣際會我任職的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與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所小
學締結為姊妹校。其後8年,我們每年都組織師生團前往探訪。其間我校校董、師生和家長
共籌募了逾150萬元港幣,為該縣不少學校增添設施、支教和助學之用。
退休前一年多,趁着假期,我開始追隨義工到貴州最貧困地區,考察和重建危房校
舍。2000年4月,由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師生捐資重建,位於畢節市納雍縣老凹埧鄉的
香港順德聯誼總會譚中埧(壩)子小學落成。這是我經手援助重建的第一間危房校舍。我
還代表學校同人驗收。退休後便全程投入建校服務了。
2004年,我聯同3位志同道合人士,特別成立「建校組」,2011年增至5人。小組
義務為慈善團體和愛心人士在祖國貧困地區重建危房校舍,直至2019年底結束。20年間
(1999-2019)直接或間接援建了1015個項目。建校組所建項目都必須要經過考察、奠基
(含簽訂協議書)和驗收三個程序,即是每個項目,「建校組」都要最少前去三次,每次
都是自費的。
2016年更得到愛心人士和基金的委託,成立「善緣廣結助學金」小組,主要是資助
貧困的升大學生及高中學生的生活費。五年來籌款逾一千萬元人民幣,惠及了500多位升
大學生和逾千高中生。過去20年,依據個人不完全統計,為建校和家訪升大學生,親身去
了貴州61次,雲南59,四川33,甘肅26,廣西17,陝西8,重慶、山西、湖南……等地共
逾200次。
建校初期,考察的校舍是破落的危房,課室 暗,桌椅殘舊,黑板是牆上一片深色漆
油;通往學校的是土路,下雨滿是泥濘;如果幸運有車子坐,可能沒有門的,或車門關不
上而需扶持着的,路上或有塌方危險。
到後期,大約是2016年後,即使是山區學
校,校舍與設施都與初期建成的有天壤之別。過
去幾年,內地邊遠地區流行的話是:村村通公
路,縣縣通高速。這些都是我親眼目睹和親身體
驗的事實。如果不是這樣,以我82高齡,怎可繼
續服務?
貴州劍河縣久仰鄉巫溜小學
100 羅富國校友會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