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特刊2020)
P. 24

體育的精神






         體育並非純粹休閒或娛樂活動,體育活動為
      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參與活
      動,建立平衡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建立積極健康
      的生活模式。學生透過參與不同的體育活動提升                          校友
      自信及發展協作、溝通等共通能力,為終身學習                         打氣站        蔡映莉校友                               梁瓊允校友
      及全人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成果
                                                                                        舉隅
          本校的體育發展多元化,近年積極引入不同的運動,如划
      艇、棒球等,讓學生有多元選擇,並擴闊視野。每年,學校均會
      舉辦各類型運動競賽,包括班際、社際籃球比賽及划艇比賽等,
      此外,每年所舉辦的全校參與陸運會,參與的人數屢創新高。我
      們希望透過各類型的體育活動及競賽,讓學生了解體育精神―
      勇於面對挑戰、百折不撓、迎難而上、欣賞互諒,從而建立積極                                沈靖殷同學在各劍
      健康的人生觀。                                                     球比賽中取得驕人
                                                                  成績,其中包括台                           羅澤邦同學 ( 右 ) 在
                                                                  中劍玉部及南方劍           尹潤平同學在第         「校際游泳錦標賽」中
         回顧過去,同學們亦積極參與各類型校外體育活動及競賽,                               客之玉劍台灣速度           二十八屆香港大         蟬聯男子甲組200米胸
      成績斐然,屢獲殊榮。不少校友更投身康體發展,為培養下一代                                賽 — 中階指定賽          學射箭公開賽中         泳冠軍及勇奪50米胸泳
      體壇精英出力,亦為香港的體育發展作出貢獻。                                       冠軍。                取得男子反曲弓         冠軍。
                                                                                     新秀組亞軍。












               本校乙組籃球隊於中學校際籃球賽封王。                                         男子棒球隊榮獲全港中學棒球錦標賽亞軍。












      庾詠彤同學(右)在香港團體花式
      跳繩公開賽及全港分齡跳繩比賽中                                                               林志康同學(左一)、何家俊同學(左二)
      榮獲三個冠軍及一個亞軍獎項。                       郭敬蔚同學(前排右二)過去兩年在全港各                      及關誠熙同學(右一)入選香港U18青少年
                                           柔道賽中屢獲佳績,合共奪得超過十個獎項。                     男子壘球隊,並代表香港出賽。




















        本校乙組足球隊於中學校際足球比賽中,以全勝姿態登上冠軍寶座。                                      乒乓球隊於中學校際乒乓球比賽中榮獲冠軍。
    23                                                                                 適性揚才‧多元發展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