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校報 2020年1月號)
P. 12
12 專題版
韓國
除日本外,與其毗鄰的韓國亦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原來南韓的新年與中國一
樣,是以農曆計算,這可追溯至其早期的歷史。韓國是在新羅時代,從隋、唐朝引入
中國曆法與文化,開始有慶祝農曆新年的習俗。早年的朝鮮族人必須要在除夕之前回
到家中,除夕當天也會祭祖和吃年夜飯。
南韓過年較安靜,聽不到鞭炮聲,也沒有熱鬧的花市或廟會,多數民眾會在除
夕至初二的放假期間返鄉,最重要的活動當屬初一向家中長輩拜年的「歲拜」。大年
初一被稱為「慎日」,人們穿上傳統的韓服在家中進行祭祀祖先,祈求來年的平安和
保祐後,會以年糕湯作為新年的第一頓飯,寓意迎接太陽的光明。除了年糕湯外,韓
國人也會吃之前用來祭祀祖先的食物作為配菜。此外,重視輩分的韓國人,新年拜年
和送禮的禮節更不能少,先向輩分最高者拜年後,才是同輩之間互道祝賀,而長輩們
也會準備壓歲錢給晚輩,讓他們沾沾喜氣和福份。
傳統上,久違聚首的家人還會一起進行遊藝活動,例如玩柶戲、升官圖等桌上
遊戲,他們亦會選擇踢毽子、投壺、放送災風箏等的戶外活動。這些活動除了有迎福
送災的意思,富有節日色彩,更保留了傳統華夏文人雅士遊樂的文化。
另外,韓國也有類似年獸一般的傳說,不過不像年獸那樣可怕,而是單純的一
隻會偷鞋子的夜光鬼。相傳年初一會有夜光鬼到來人間,偷穿人的鞋子,合腳就會帶
走,被帶走鞋子的人全年都會走霉運。為了防止鞋子被偷,這天小孩在家裏也要穿上 ▲ 過年期間,首爾昔日的朝鮮王朝宮殿常會提
鞋子,睡覺時則把鞋子放在閣樓。 供傳統的表演節目。(圖片來源:歐新社)
與南韓只是一線之隔的北韓,新年的
習俗皆大同小異。較為特別的是,在初一黎
明,北韓人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
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
吉祥福星。初一傍晚有「燒髮」的習俗,人
們把上一年全家人梳頭時掉落的頭髮存起,
在初一傍晚將頭髮在家門外燒掉,以此避邪
驅瘟。此外,初一當天北韓的婦女們會頭戴
一種麻製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
紋的五色彩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 ▲ 南韓家庭開春一般最先祭拜祖先,供桌上
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 ▲ 「柶戲」是韓國的傳統民俗遊戲,是不 按嚴謹的傳統規定,擺放各式供品,供桌
周圍會架設屏風。(圖片來源:法新社)
少家庭的新年玩意之一。
印度
新年狂歡實是見怪不怪,但在亞洲
卻有一個國家的新年是要哭着過的,那
就是充滿神秘色彩的印度。
印度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會因應
不同宗教和種族而有不同習俗,故「新
年」的日子各有不同。印度東部是春天
過新年,而西部是從每年十月三十一日
起為新年,共五天,第四天為元旦。在
元旦的早上人們不但不會慶祝,家家戶 ▲ 印度人會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
示吉祥如意(圖片來源:人民網)
戶更會傳出哭聲,人人臉上涕淚橫流,
甚至哭到呼天搶地,原因是感慨歲月易逝、人生苦短,故以哭來迎新年,讓人更珍惜
時光。此外,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
午夜為止,代表要乾乾淨淨迎新年。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
哭元旦」、「禁食元旦」。
到了新年最後那天,印度人會提着精製的小燈,拿着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
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
人更會把紅墨水裝進水槍裏,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
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更會吶喊助威,一片鬧哄哄的。又哭又餓、 ▲ 在印度的小村落慶祝新年時會赤裸上身圍着
又灑紅又格鬥,想不到印度人過年會如此獨特有趣。 神殿滿地打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