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創作集
P. 15
幸福窮日子 紅縷夢
2B 劉 婷 2C 楊娟娟
作 者:阿濃 作 者:曹雪芹
出版社:突破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二零一零年,我從深圳來到繁華的香港。 我認為《紅縷夢》的美妙之處是它體悟出一種落敗趨勢,不管是家族的,還是愛
開學第一天,我興高采烈地去上學,對這一天充滿期待。我分別在幾堂課中,取 情的,都是走向沒落,在愛好大團圓結尾的華夏並不多見。
得了卓越的表現,於是得到了一張獎狀,我手舞足蹈趕回家告訴媽媽,媽媽喜出望外 我很感謝作者高鶚的整理,盡管他在很多方面及不上曹雪芹,但至少他讓黛玉
地說:「真的啊?很不錯哦!繼續努力哦!」 去世,讓她別了寶玉,我很欣慰。我不是殘酷,不是有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可是之後的日子卻沒有像今天那麼順利。慢慢的,我發現這裏的學習制度和內地 嗎?對黛玉來說,死,或者是解脫。她在地下沉睡時,看着寶玉仍在尋找出路,說真
的不太一樣。在香港,學生每天都要把功課寫在一本叫「學生手冊」的東西裏,因為 的,她還是幸福的。
我身邊的同學都在寫,所以我也在寫,但我卻不知道寫手冊的意義是甚麼,所以每天 可能他們兩人都是浪漫的人,根本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的,生活是酸甜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都用腦袋去記錄當天的功課,結果我天天都欠功課,老師就天天罵我,最後罵到已經 苦辣五味交雜,浪漫並不會有一席之地。所以,就在彼此心中,留下幸福回憶,劃上 青苗創作集
不能找到任何詞語來形容我了。 浪漫的完美句號。
直到二年級,一位新來的老師,新的班主任,她知道我的情況,便教我如何看手 可能有人會覺得黛玉不該死,就算死,也不能這般淒慘。我是不贊成這個觀念
冊、寫手冊。因此,我欠交功課的命運終於改變了。 的。或許作者本意非此。黛玉牽掛着寶玉,她用盡她的熱情來為他痛哭,抱着深深的
直到四年級,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封面色彩斑爛的書,它的名字叫《幸福窮日子》。 緬懷。這種死亡,何嘗不是雄渾偉大的?
它敘述一名中學生—黃志芬,她和她的家人原本居住在廣東佛山,後來移居到 可以攜帶着思念離開他,是種幸福吧!寶玉只給予黛玉幾句好說話,談不上痴
香港,生活十分困難,所以一家四口擠在劏房,父母靠做清潔來掙錢,來港第一天就 情。想起寶釵的結果,黛玉是真的很幸福。曾經有人說寶釵只是為了寶二奶奶的寶
被鄰居嘲笑為「蝗蟲」,上學第一天黃志芬更被同學們稱為「大陸妹」,每個人都看 座,沒有重視過寶玉。真的是這樣嗎?她真的只在乎權利嗎?一個女子寂寞地獨守空
不起她們一家。即使生活如此不順,但黃志芬卻沒有放棄,積極向上,用書本來充實 房真的快樂嗎?我完全不認同。何況所謂的寶二奶奶,她能否當上都還未定呢。
自己,用成績來証明自己,拿到了全班第二名,得到了眾人的尊敬和稱讚。 一直以來,我覺得寶玉離開賈府不是因為黛玉,若然是,他為何要娶寶釵?他的
其實,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而不自知,窮而不思變,窮而安於現狀,甚 世界出現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轉變,象牙塔塌了,他的家倒了,思想鬥爭變成了過眼雲
至認命;這樣的人,往往被貧窮捆綁和糾 纏一生,最後只剩下抱怨、不滿和麻木。但故 煙,一切都完了,統統沒了。為了避禍,他只能離開他的家。因為他的思想,他的鬥
事裏的黃志芬一家並沒有如此,她們始終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用行動証明自己。 爭,都只是依附家庭罷了。真是悲傷之極。但又不得不說,都是咎由自取的。
從這本書裏,我學到了不少待人處事的原則。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介紹給我身 試想想黛玉親手下廚燒菜的情況,衣着破爛,甚至要依靠他人的救濟。理所當
邊的人。 然,她不能夠再刻薄他人,說他人閑話了,她只能獨自垂淚。不是愛情,只是生活給黛
玉戴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黛玉還能若無其事地愛着寶玉嗎?恐怕這只是會大水狂龍淹
龍王廟的。後來寶玉最終還是受不了來自家族的巨大壓力,一走了之。這並非是不可能
的,他並沒有好好照顧寶釵,擔不起生活這攤子,再回首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愛情其實很短暫,但同時充滿了希望和幻象,雖然這 是一種橫刀截斷的愛情,但
我依然堅信,他們不悔。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