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家長通訊(2月刊)
P. 12
中三內地文化及升學考察
本校中三級於11月前往內地進行文化考察,3A班前往田家炳先生的家鄉大埔縣作深入考察。3B,3C及3D班則前往廣
東其他地區參與《廣東文化教育發展之旅》,行程包括:佛山葉問及黃飛鴻紀念館、廣東粵劇博物館及南風古灶,讓學生從
不同角度認識祖國之嶺南文化特色。此外,學生也前往珠海市參觀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讓學生了解內地升學發展機
遇,從而啟動他們計畫將來生涯規劃的藍圖。
3A黃靜怡
最後我們要離開時,一個小女
孩還問我 : 「姐姐,你什麼時候會
再來?」那一刻我鼻子酸酸的,差
點流了淚,我知道可能以後再沒
有機會來探望他們,但是我不忍
野,後方被大山環抱,景色迷人,令人 心把真相告訴他們,只怕他們失
心曠神怡。四周可見一些居民坐在家門 望,就只回答:「很快會再來的。」
今年學校的户外活動日,我們3A班 聊天,野鴨在河裡游泳,這些都是在香 我們還去參觀花萼樓。花萼樓是一
去了田家炳先生的家鄉大埔縣進行中三 港很少看到的獨特景色。拱辰樓內展出 座傳統的客家圍樓,有近四百年的歷
文化考察,度過了一個難忘、特別的三 了許多田家炳先生的生平事跡,令人十 史,設計匯集了古人的智慧。整座樓由
日兩夜旅程。 分讚歎。 泥土建成,只有一個出入口,窗戶都在
在這三日兩夜行程中的第一天,我 接著,我們去了黨溪小學做小老 三樓,有一百多個房間,群居一起,這
們去了行程的第一站——興寧市田家炳 師。黨溪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許多孩 樣精巧獨特的設計解決了當時山賊入侵
中學。興寧市位於大埔縣,這間中學也 子的父母都到外地去打工了,大多與祖 的問題,也充分展現了客家人團結、圓
是由田家炳先生捐資興建的。那裡的師 父母住在一起,難得有人來和他們玩, 滿、平等的生活理念。除了參觀外,我
生很熱情,準備得十分周到。我們了解 所以他們一見到我們便十分雀躍,興奮 們還在花萼樓拍照留念呢!我們排成
了這所學校後便進行觀課。在課堂上, 地喊著:哥哥,姐姐!我們都各自分成 「3A」的字樣作紀念,為了今年學校
同學們上課都專心致志,投入地聽老師 了小組去到不同年級當小老師。我的組 三十周年校慶排成了「30」的形狀。通
講課,很少聊天。老師問問題時他們很 別只有六個人的三年級班別。教室裡設 過參觀花萼樓,我們了解到許多客家文
積極地回答,跟香港的課堂氣氛有很大 施簡陋,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很破舊, 化的歷史,更為古人的智慧感到欽佩。
的分別。我認為香港的學生也應該學習 很髒髒,但是他們臉上全都掛著可愛的 儘管花萼樓沒有了昔日的繁盛,但是它
他們上課的態度。觀課後我們和高二同 笑容,我頓時感到有點心酸,這些小朋 仍然保持著原本的風貌,展現出傳統圍
學一起交流,同學都很主動地和我們聊 友長年見不到爸媽,家境貧困,學校也 樓的壯觀和魅力。
天,大家相處融洽。透過交流,得知他 很簡陋,但是他們也能積極地生活、學 行程最後的一天我們去了泰安樓。
們每天的上課時間從早上七點多到下午 習,十分知足。相反,有些香港的小朋 泰安樓也是一個著名的客家圍樓,它充
五點左右,有時候甚至要在晚上自習, 友,常常要求爸媽買昂貴的玩具,追求 分地展現了客家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
上課時間比我們長多了,但是他們對學 物質生活,有時候還不願意上課學習, 雖然都是客家圍樓,但它與花萼樓不
習的態度還是很正面,不會鬆懈或輕易 這值得令人反思。我們投入小老師的角 同,花萼樓是圓形的,而泰安樓呈方
言棄。雖然交流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 色,教小朋友們做一些小手工,他們也 形,裡面還保留著原本的風貌,有些房
都成為了好朋友,大家還互相交換了聯 很配合,課堂進展十分順利。我們也準 間展示了建築特色,甚至走廊上和房間
繫方式呢!這次交流,讓我們得以了解 備了一些簡單的小禮物,他們收到都怏 裡還殘留著前住民的一些用品。
內地的教育模式和校園生活、環境及文 樂不已,反應都十分熱烈。 這次的文化考察,我們有機會嘗試
化,這是一次很有趣的體驗。 然後我們跟全校的小朋友一起玩集 新事物,例如在小學做小老師及和內地
第二天,我們參觀田家炳先生的 體遊戲,玩得盡興。 中學生交流等,這都給了我們嶄新的
祖居——拱辰樓。拱辰 體驗,而我們也都很享受這次的旅程。
樓面朝一大片廣闊的田 透過旅程,我們也了解許多客家風土人
情、民俗文化,更加走近田家炳先生,
對他有了更多的認識。這真是一次獲益
良多、意義非凡的旅程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