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華德學校( 六十周年鑽禧校慶歷史篇特刊)
P. 16
校友楊美雲女士 校友吳潔蘭女士
(現職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現任天主教聖華學校校長)
畢業年份:1976年(上午校) 華德學校服務年期:1990-1994年
從小就知道有一所校譽優良的小學在我家附近,所以媽媽堅持我一
五兄弟姊妹的共同回憶 定要入讀,終於第二次嘗試才能考進我的母校— 華德學校,感謝母校
悉心培育我成長,為我奠定優良的基礎,才打造成今日的我。
我們一家五兄弟姊妹,從1968至1983年間, 嚴謹
在華德學校就讀。在母校的童年,是我們的共
同回憶。各兄弟姊妹由大的帶著小的一起返學放 母校校風一向嚴謹,女生要短髮,裙一定要過膝,儀容要清潔,尤
擔任「活出健康人生」
擔任「活出健康人生」 學,成了小家長,很開心。大的畢了業便由下一 其指甲,每天要帶手帕。小時候,每天上學必須準備華德三寶:手帕、鉛
講座系列主講嘉賓時留影
講座系列主講嘉賓時留影 筆刨、手冊才可進入校園,就如疫情下的抗疫三寶:口罩、酒精潔手液、
吳校長童年
個接棒。華德像是教導我們學習關愛的場所。 吳校長童年
疫苗通行證,母校真有先見之明,令人佩服! 時照 片
時照片
平日,我們回學校上課,星期六、日,我們也在那裏參與教會 勤奮
活動。華德學校,可算是我們的另一個家。還記得當時回校入門口
母校十分注重學業成績,所以學校讀書風氣盛,全學年有進展性測驗及考試,令我從
時,要檢查手帕、鉛筆刨等。這些小小習慣,幫助培養我們的紀律
小已養成勤奮的性格;除了每天放學回家完成功課外,周末的其中活動一定是溫習,考試
和良好生活習慣。另外,媽媽曾在華德做過幾年校工,那時我們已 期間我更會在清晨早起一小時重溫內容,為的是爭取好成績,不辜負老師的教導。
畢了業,有的是大學階段了。我們有空便會在星期六到學校協助媽
媽工作,例如清潔厠所或課室。那是以另一個角度感受母校,十分 堅毅
有趣和特別。當時的陳繼賢校長認得我們,與我們打招呼閒談,大 除了學業,母校亦有體藝訓練,當年的我是乒乓球校隊成員,一星期最少訓練三天,
家都很高興。 持續的練習才能提升打球的技術,所以當年的教練—梁偉才老師一刻也沒有鬆懈,放學
後一直特訓我們,之後他才回教員室繼續工作;雖然練習辛苦,但是有回報的,若能打贏
學校對我們的品格與學業,有一定要求,令我們明白要認真做 了老師,便可有汽水飲,這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呀!若贏了校外比賽,老師更請隊友到酒樓午
個求學問及善良的人。在華德雖然只短短六年,但卻教導了我們待人 膳呢!
接物的基礎態度。好的小學階段是人生一個重要禮物,我們五兄弟 關愛
姊妹能在華德共同
成長後,有幸地回到母校擔任老師,感覺又另一番滋味,最
受教育成長,真是
特別是能夠與當年的恩師藍慈欣老師共事,她依然像小時候一樣
很感恩的事,想衷 關心我,支持我,我更加在她身上學識何為身教,何為師德,最
心向母校說聲「謝 重要是老師如何關愛學生。
謝!」願天主繼續
母校為我童年生活增添色彩,讓我建立自信及堅強的性格,
祝福護佑學校。 才能有勇氣面對現在的育人工作。作為校友以及老師,感恩能見
天主教聖華學校 證母校步入六十周年,祝願母校校譽日隆,繼續為學生奠定優良
天主教聖華學校
擔任華德學校第五十七屆畢業典禮主禮嘉賓 吳潔蘭校長
擔任華德學校第五十七屆畢業典禮主禮嘉賓
吳潔蘭校長
16 的根基,在天父的照料下快樂成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