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嗇色園主辦可信學校(四十五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P. 6
關愛育才
嗇色園簡介
嗇色園是香港著名廟宇「黃大仙祠」的管理機
構,亦是一個服務了社會大眾逾九十年的非牟利慈
善團體。自1921年成立以來,即秉承先賢創園的
宗旨,以宣揚釋、儒、道三教,貫徹黃大仙師「普
濟勸善」之寶訓為基礎;在管理黃大仙祠、孜孜於
宣法弘道的同時,亦積極推行各類社會公益善業,
致力育才興學、安老護耆及救疾扶傷。 黃大仙廟全景
嗇色園的成立可追溯至一九一五年,當時道侶梁仁菴、
梁鈞轉父子將黃大仙畫像帶來香港,並於灣仔設壇供奉,
至一九二一年,尋得九龍獅子山麓竹園村現址建立了黃大
仙祠,而管理該祠之慈善機構—嗇色園亦隨之正式成立。最
初,黃大仙祠只作為道侶私人潛修的地方,至一九五六年,
Ho Shun Primary School (Sponsored by Sik Sik Yuen)
獲政府允許開放予公眾人士,自此,慕道而來者絡繹不絕。
自全面開放以後,嗇色園事務日趨繁重,為方便管理,遂於
一九六五年根據香港公司條例註冊為慈善社團法人,從此積
極拓展各項慈善事業。
嗇色園牌坊 嗇色園奉祀黃大仙師,秉承仙師寶訓,以「普濟勸善」
為依歸。「普濟」即盡一己之力以助困厄,以扶無依。物質之樂助,見諸慷慨解囊;精神之扶持,則以鼓勵關懷,度
人於平安寧靜。「勸善」乃以言以行,導人向善。即既以言教,循循善誘;或以身教,樹立榜樣。祈能改造心靈,化
戾氣為祥和。勸善之推行,莫如興學,故此辦學興教,向為嗇色園眾公益事業中至為重要者。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正在萌芽,當時為了回應大眾對學額需求的殷切,嗇色園乃展開辦學工作。惟隨著時
代的轉變,嗇色園的辦學目的與當年比較,已頗有不同。相對於滿足學額的供應,今日嗇色園更重視學與教的成效。
在現今的香港社會,科技突飛猛進、資訊迅速流播、經濟急促轉型,社會上不同的崗位,均需具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同心協力,貢獻所長。因此,嗇色園著力培養樂觀積極、具使命感、有自學能力及能夠自強不息的新一代。
教育不是小數人的專利,每一個適齡學童,無論其出身背景,均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均擁有可供發展的個人潛
能;為此嗇色園堅持落實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辦學方針,除了培訓學生在學業上達致一定水平外,更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