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佛教大雄中學 五十周年校慶特刊
P. 45
ʞ
ɤ
մ
ϋ
ࣧ
母校感言 畢業三年,中學老師突然來電,邀請 伍茵怡 43
ᅅ
त
̊
2016年畢業生
ࣧ
ʾ
黃昏的大雄 對於中學,對於畢業,對於離別,都描繪不出實在的概念。倉卒的畢業禮後,結束了中六生最後一天
˖
我寫一篇有關中學生涯的感言,這才知道原來母校
創立至今已五十年了。
三年前,要離開待了整整六年的中學時,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在這所中學得
到了甚麼,遺下了甚麼,有甚麼值得牽掛,一切只是自然地發生。正式畢業前的某
個中六上學天,我們從老師手上接過假的畢業證書(只是一張用絲帶束着的白紙,當作拍
照的道具),走到禮堂最後一次聽稔熟的攝影哥哥指揮,明明已經排好了隊走上台階,卻又始
終因為想黏着好朋友,而偷偷跟旁邊的同學調位。擾嚷了好一陣子,終於拍下大合照。那時候我們
上學的日子,此後同學們各自回家埋首溫習文憑試。我們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情懷在數個月的考試和假期中
被沖淡,同學畢業後又匆匆尋找新的路向,中學彷彿只是一個轉口港,只供短暫的停泊。
至今回想起臨畢業的情景,只有依稀的印象,我們內心抱怨着學校沒有提供畢業袍,沒有讓我們的青春留下輝煌的
紀念;臨走時跟每位老師說了再見,但其實畢業後卻不知只約過多少位老師相聚。早兩年得知,學校終於為畢業生
提供了畢業袍讓他們拍照,我們一邊飲恨為甚麼不晚一年出生,一邊感恩學校的「德政」。
學校創立五十年,我只待了其中短短六年,但這麼計來,我留在學校的日子原來已經佔了它一成多的歲月,而這匆匆六
年,也彷彿是我人生最漫長的六年。從前對於學校的甚麼周年紀念都不感興趣,畢竟是數十年前的人和事,與我無尤,了
解與否也不見得對我有多大影響。但今天回首看來,卻不禁為我成為了母校歷史的一部分而感恩。
雖然說老師「突然」來電,但其實這三年間我與母校的聯繫也從未間斷。或許我比其他同學更有福分,畢業後還得以常常踏
足校園,以導師身份指導學弟學妹。換了個身份,重新回來,使我對於母校又有另一份感觸。
從前只是當一個學生,整天安守本分地在課室上課,偶爾在小息與鄰班的同學聊聊天,學校對於我來說就只是那間整個學
年也一樣的課室。直到當了導師,到過不同的課室上課,經過不同樓層的走廊,不免意識到原來學校有這麼大,學生有這
麼多。
回想往日在班上,老師還是可以一字不誤地叫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記得我們每一個人迥然不同的性格。我在畢業前
曾問過一位老師,他在學校任教的日子那麼長,教過的學生那麼多,會否混淆或忘記了某些學生呢?他說當然不會,
因為每個學生都是與別不同的。到了今天,我終於明白老師的答覆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背後卻是因為老師實實
在在地付出過心血才得到的成果—只有當他與每一個學生都真誠地相處過,用心教導過、深入了解過,才可以
把每一個學生栽種在他的心上。
最近常常看到網上和新聞都有不少對老師這個職業的討論。每當學校或學生發生甚麼問題,責任就落
到老師身上。我亦聽過很多人抱怨自己中學的老師教學馬虎,甚至指責有些欠缺師德的老師侮辱學
生。我慶幸自己中學的老師從沒帶給我這種感覺,更為那些以管窺天、以偏概全的指控深深不
忿。中學理應是一段多麼動人的時光,我一再感恩自己擁有美好的六年回憶。
作為學生,大概最深刻的中學片段還是與好朋友一起吵吵鬧鬧的光景。但事過境
遷,這些光景只留在畢業生的腦海,唯有學校依然屹立不倒,就像當初睡
眼惺忪的你咬着麵包匆匆奔向的那個地方,就在那一條你走過無
數遍的斜坡上,那一個你揮灑過無數汗水的球場旁邊。
只要你想回去,就總有人迎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