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文集
P. 22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劏房小孩

                                                                 2D 陸永康

          作  者:樂仔
          體  裁:人物傳記
          出版社:青森文化

             這本書由一位「雙非」兒童,樂仔,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他是一位
          十六歲的青年人,因為內地的「一孩政策」,在他們的家庭中已經有一位女
          兒,樂仔的父母在十六年前被逼來港誕下樂仔,他因此變成了「雙非」嬰兒,
          他沒有內地戶籍,父母沒有在香港生活的居留權,之後他返回內地生活。
             童年時,樂仔在內地和他的父母、姐姐一起生活,一家人在欠債和貧窮
          的日子中努力生活。某一晚,他從父母的口中得知自己是在香港出生的。後
          來,他的父親在一場車禍變為殘廢,母親又患了糖尿病,他們一家的生活變
          得更加艱難。他在十五歲的時候,要為家庭賺取生活費,他獨自回到自己的
          出生地。雖然香港是他的出生地,但是他對於香港這個地方十分陌生,有點
          抗拒,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不是屬於這個地方的。初來香港生活,他擔
          心很難融入社會,在香港這個物價高企的城市中,他好不容易才租住了一間
          劏房。他日間上學,放學後送外賣,在假期則繼續上班,他得到了身邊的人
          幫助,他不介意別人以歧視的眼光去看待他,他只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份,
          他相信努力可以改寫自己的命運。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到幸福不在於金錢上的滿足。樂仔剛上學不久,
          仍未適應香港的學習環境,就要到茶餐廳工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他的
          同學可以放學後盡情玩耍,但是他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他甚
          至有時要放學補習英文,追上成績。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有父母的照顧、生活
          安好和擁有舒適的生活,不應該過份追求金錢和物質。我十分佩服他,年僅
          十六歲就要獨自來港幫補家計和學習。他就算工作,都不足以維持最低的生
          活水平,面對社會的壓力,細小的劏房,他仍努力生活,不像我們這些「港
          孩」,嬌生慣養,被父母寵愛,自理能力低,做任何事都要依靠父母,每天
          過得輕鬆和滿足,他還要面對社會上香港人對「雙非」的歧視,我相信很多
          人都承受不到這樣大的壓力,他真是十分堅強。
             近年來,香港劏房越來越多,劏房問題日益嚴重,因為現在物價高企,
          草根階層和新來港人士被逼住在較便宜的劏房,他們無法承擔昂貴的租金。
          政府近年忽視了市民對房屋的需求,雖然有公共屋邨選擇,但是一般市民跟
          新來港居民一般都輪候一段十分長的時間,才獲分配公共屋邨單位,所以他
          們暫時都要住在劏房。居住在劏房有很多問題,例如滲水問題、劏房樓宇的



                                          20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